牙齒爛了、痛了,甚至黃了、黑了,我們才會想到要去醫院尋找牙醫,卻不知道即使牙齒不痛不爛,只是“花了、磨了”,也要及時修復。牙科醫生提醒:“花了、磨了”的牙齒屬于“磨損”牙齒,一般由于用牙和刷牙不當引起,發病初期不會有不適感。若將磨損牙置之不理,磨損處就會越發嚴重,可引發潰瘍、牙本質過敏癥、齲齒、牙髓和根尖周病、顳頜關節病損等常見牙科疾病癥狀,千萬不可小覷。
牙齒磨損,不可放任不管
有些人覺得牙齒很痛,刷牙時酸痛,吃冷熱食物時酸痛,去醫院檢查,發現自己患上了楔狀缺損。為什么明明刷牙很仔細,一天兩次從來不賴,有時甚至餐后也會多刷幾次,怎么就會攤上個牙病了呢?
專家分析,可能是由于人們曾經正畸過牙齒,當時由于生怕食物殘渣清潔不凈,堅持每餐后都會仔細刷牙15分鐘,時間久了,牙齒磨損造成的。
不良的刷牙習慣讓牙齒更易磨損
為了愛美,刷牙又礙于牙套,每次都很是用力。摘了牙套后,發現牙齒根部多了一些凹進去的“小月牙”,但看著又白又齊的牙齒,像這種情況一般都不會在意,直到發現牙齒漸漸變得敏感起來,冷的、酸的碰不得,再拖了一段時間,竟變成了牙病。
其實,所謂“小月牙”就是刷牙不當導致牙齒的“楔狀缺損”,是由于長期、固定、頻繁、粗暴的刷牙習慣引起的牙齒磨損。
過度刷牙加速牙齒磨損
很多人覺得把牙刷干凈了就是愛護牙齒,特別是在牙齒正畸期間,清潔牙齒反復被強調,其實刷牙的力度、角度、次數等,稍有不當,也是‘牙齒殺手’。
專家稱,“很多年輕人,覺得牙齒能咬能看,就是沒事,牙齒即使有明顯的磨損,只要不影響外觀,不痛就不去就醫,時間長了,磨損處破口就會越來越深,引發牙病。”
顆粒牙膏、堅果也是“牙齒殺手”
牙齒磨損,除了由非咀嚼性引起的牙體磨損稱非咀嚼性磨損,亦稱病理性磨損外,一般是由于長期機械摩擦作用而致牙齒硬組織的慢性損失叫咀嚼性磨損,亦稱磨耗。
一般鑒定牙齒磨損程度有三個等級可以參考:一是無磨耗;二是有可見磨耗但未暴露牙本質;三是重度磨耗且暴露牙本質。
喜愛吃干果、啃骨頭的人也要注意,并不是你的牙能咬碎多硬的骨頭才證明牙好。其實,真正愛護牙齒,還是少咬硬物為好。
專家建議:出現2級時就應該來醫院就醫。若是牙齒敏感的就及時做脫敏治療,而牙齒“楔狀缺損”的就要通過光固化樹脂進行填充修復。若將磨損牙置之不理,磨損處就會越發嚴重,可引發潰瘍、牙本質過敏癥、齲齒、牙髓和根尖周病、顳頜關節病損等。
如何選擇合適的牙膏、牙刷?
雖然正確的刷牙姿勢大家都懂,但是刷牙的力度、牙刷、牙膏的選擇,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
一般建議用細軟毛的小頭牙刷,牙膏最好不要選擇有“大顆粒”成分的,純軟膏狀就好,輕輕地、柔柔地(三個月換一次牙刷、以刷毛不嚴重變形為準)將每一顆牙刷干凈就好,每天兩次,餐后可以漱口,不必餐餐都刷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