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蔣澤8月1日報道:日前,央視《焦點訪談》中,一名記者用綠茶代替尿液送檢,結果檢出一系列毛病的新聞在網絡上熱傳。一時之間,關于針對醫生醫德的爭論又甚囂塵上。可這位記者的做法是否恰當呢?一些業內人士對央視記者用喝了一半的綠茶代替尿液的做法吐槽不已,東方網記者也發現,早在2007年,杭州一名記者就有用綠茶代替尿液送檢的“前車之鑒”。
臨床醫學碩士:“綠茶代尿”是敗筆,毀了一個好調查
網名為“蕭汲”的臨床醫學碩士說:“整體來看,這期節目大致是靠譜的。不過一個本來很靠譜的媒體調查,因為一個綠茶假裝尿液的敗筆,全毀了。”蕭汲首先說出了他認為記者調查的進步之處:“暗訪記者預先在正規的、被認為很靠譜的醫院進行完善的檢查,確定不存在泌尿系疾病。這是在進行科學研究時非常重要的對照概念。”作為對受訪醫院的評價,記者一個人的樣本量雖然太小了一點,但作為非專業的媒體調查,他認為這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要科學的對不同醫院的水平進行對照,給醫院提供的樣本必須是有可比性的。比如說,如果要比較不同醫院化驗小便的水平怎么樣,至少要給這些醫院同樣的小便樣本,如果給靠譜醫院正常的小便樣本,給不靠譜醫院綠茶冒充的樣本,怎么可能獲得正確的結果呢?”蕭汲表示,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偏見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結果。在這個媒體調查當中,用綠茶代替小便化驗這一項來說,調查結果沒有任何價值。
而從綠茶中查出霉菌是否有可能呢?蕭汲認為這個問題不好說,但他指出,記者拿著喝了一半的綠茶去檢驗,在經過口腔污染的綠茶中,檢出一些細菌和霉菌也是很有可能的。
他總結說,如果刨去綠茶驗尿的環節,這個調查還是大致靠譜的,暴露了一些非正規醫院的醫療亂象。“雖然綠茶嚴重干擾了診斷,但是醫生基于診斷給出的治療方案卻是完全錯誤的。一些所謂理療的機器對治療泌尿系炎癥沒有任何作用,而無癥狀的精液囊腫一般不需要手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