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時常看到或聽到關于食品安全問題的健康新聞報道,讓大家心有余悸。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些“有毒物質”,那么,哪些毒素藏在我們日常所用的物品中傷人呢?
牙膏中的氟化物
市面上的牙膏或多或少都含有氟化物,它能起到預防蛀牙的功效。但氟化物也是一種潛在的“毒藥”,即使只攝入極小的量,也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甚至引起中毒,且毒性可以日漸累積。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一項研究發現,氟化反應與美國每年發生的癌癥死亡病例相關。對此,專家提醒,一定要正確使用含氟牙膏,成人每天別超過3.4毫克,7歲到15歲兒童別超過1.9毫克到2.1毫克,3歲以下的孩子刷牙時容易誤吞牙膏,建議暫時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染發劑中的對苯二胺
時尚男女不斷變換頭發的顏色、中老年人為顯年輕把花白頭發染成黑色,殊不知市場上大多數染發劑中都用了一種化學物質——對苯二胺,它能幫助上色、讓發色鮮亮,但也會導致皮膚過敏,甚至致癌。
專家提醒,如果染發時需要加熱,對健康危害更大,因為對苯二胺經加熱后,會通過頭皮進入毛細血管,隨著血液循環可能會引起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此外,對苯二胺還易誘發皮膚癌、膀胱癌等。染發時,最好在發際旁邊的皮膚上涂抹一些潤膚露,這樣沾上藥水后很容易洗掉;如果頭發局部花白,沒必要全頭都染黑,可以只染變白的部位,以減少對頭皮的刺激和傷害程度。
漱口水中的酒精
漱口水能幫助清潔牙齒和口腔,帶來清新口氣。但其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原料——酒精,卻可能使身體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質的傷害。澳大利亞國家癌癥研究所2009年公布的研究報告表明,漱口水的酒精含量為25%或者更高,它與口腔、舌頭和咽喉的癌變相關。
嬰兒護理產品中的發泡劑
嬰兒用的護理產品,原本應該讓人最放心,但事實是,其中也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十二烷基硫酸鈉是一種在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最常用的發泡劑,氧化后形成十二烷基醚硫酸鈉,因其對眼睛刺激性較小,常被用于溫和護理產品和嬰兒護理用品中。但其氧化過程中會生成一種極其有害的化合物——1,4-二氧六環,它是一種激素干擾素,在越南戰爭結束后,大量越南軍事人員曾因此陷入癌癥的痛苦之中。此外,它還是種類雌激素,被認為會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并且與精子數量少且呈現病態有重大關聯。
指甲油中的甲醛
近年來,街頭的美甲店越來越多,對美麗的熱衷讓很多人忽視了指甲油散發出的刺鼻氣味。實際上,這種氣味的元兇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避之唯恐不及的甲醛。接觸時間長了,會造成眼睛、鼻子、咽喉發炎,咳嗽、哮喘發作,呼吸急促、惡心、嘔吐、皮疹、鼻出血、頭痛和頭暈等常見疾病癥狀。從1987年起,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就把甲醛列入了2A級致癌物。美國環境保護局(EPA)也聲明,長期高頻率使用含甲醛的物質,會有潛在致癌危險。
面包中的防腐劑
面包松軟可口,在很多人看來是頓健康早餐。但你知道嗎,面包除了含小麥、牛奶和糖以外,還有一種名叫丙酸鈣(E282)的防腐劑。這種防腐劑在20多年前被悄悄引入面包中,它是種無色、無味的白色粉末,人們無法通過外觀、氣味和味道分辨出來。它對人體的危害是一點點慢慢積累起來的,研究證明,它與上腸道失調和偏頭痛有關,還會導致孩子學習困難和持續性疲勞。
香水中的甲苯
如果你患有哮喘,一定要記住,遠離指甲油、發膠、發蠟、香水這些化妝品,因為它們中幾乎都含有甲苯,把它當作一種溶劑來使用。研究證明,短時間內吸入較高濃度的甲苯,可能出現眼睛及上呼吸道明顯受刺激的癥狀,表現為眼結膜及咽部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步態蹣跚、意識模糊等。如果長期接觸,則可能引發慢性中毒,發生神經衰弱綜合征、肝腫大,或讓女性月經異常、皮膚干燥、皸裂、皮膚炎等。如果你是一個特別迷戀香水的愛好者,很難放棄使用,可以考慮用植物精油來代替。
洗護產品中的二乙醇胺(DEA)
沐浴露、潤膚乳雖然能起到清潔皮膚的作用,卻會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你的健康。其中含有一種叫二乙醇胺的物質,它被用作溶劑、乳化劑、洗滌劑、保濕劑。加拿大作家莎碧娜·德維塔在2002年出版的《拯救面子:香料塑造無皺紋肌膚》一書中介紹,在護膚乳中,二乙醇胺被用作軟化劑,但它會和產品中的硝酸鹽發生化學反應,形成潛在致癌物——亞硝胺。此外,二乙醇胺還可能刺激皮膚和黏膜。
濕巾中的丙二醇
不管是普通濕紙巾還是嬰兒濕巾中,都含有一種常見原料丙二醇,它是一種容易滲透到皮膚中的石油化工溶劑,對身體的危害不容忽視。它會堆積于心臟、肝臟和腎臟中,導致它們畸變和損傷,還會削弱免疫系統。此外,它還會損傷細胞膜,造成皮疹、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和皮膚表面損傷。
彩妝中的滑石粉
最細微的粉狀化妝品,如眼影、胭脂、粉底等,大部分都含有滑石粉。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與卵巢癌和呼吸道疾病患者數量的增加有關。一份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的報告表明,使用滑石粉的婦女患上卵巢癌的風險會增加60%。此外,滑石粉絕對不能應用于爽身粉等嬰兒護膚品里面,除了致癌外,它被吸入后還可能導致急性呼吸道壓力。
空氣清新劑大多含有苯酚
人體吸入后,會產生呼吸困難和頭痛,并刺激眼睛。接觸皮膚后,還可能導致脫皮,引發麻疹。替代方案:用自然方法清新空氣,如養盆栽植物,或擺放柚子皮。
鞋油中含有硝基苯
具有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可引起頭痛和嗜睡。替代方案:用棉布蘸橄欖油,再加幾滴檸檬汁,涂抹在鞋子上,幾分鐘后擦干凈即可。
清潔用品中的鄰苯二甲酸酯
許多清潔用品中可以找到的人造香味通常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這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質。揮發性有機物質在室溫會蒸發汽化,它與一些較小的癥狀有關聯,像是頭痛、嘔吐以及氣喘、神經損害以及癌癥等嚴重的健康問題。據報告,甲醛是可能致癌的物質,它用于某些消毒劑以及空氣清香劑等產品。
解構清潔用品標簽
關于清潔用品標簽首先要知道的是,這些標簽告訴你的資訊根本不多。那是因為,它們沒有必要這么做。家用清潔用品的制造商不像是食物制造商,他們沒有被規定要在標簽上列出成份。你會知道,原因之一就是那些“受專利保護”的配方是機密的。化學制造商必須在標簽上列出預警建議、儲藏方式說明以及急救建議。睜大眼看這些“訊號”。
“危險”或“有毒”
具高度毒性、有毒的、具腐蝕性、極為易燃或者吞食會致命。 就算只有幾滴也可能對生命有威脅。 在家用含氯漂白水以及馬桶、烤箱、排水管清潔劑上可見。
“警告”
閱讀標簽后的特殊說明,例如“高度可燃性”或“吸入此內容物可能具傷害性或致命性”。 攝入1茶匙到1湯匙的量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
“小心”
具有輕微到中等的毒性。 大多數家用清潔用品附有這種標簽(也包括許多環保產品)。 通常意味著可能刺激眼睛以及皮膚。 攝入1盎斯到1品脫的量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
“普遍警示”
許多“天然”以及不具毒性的產品都有這個標簽。 通常聲明像是“請勿內服”或“請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等的預先警告。
健康指南:這些警示僅表示對健康的立即影響,但它們不會說明長時間重復曝露在這些物質中會發生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