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碘缺乏病的由來
5月15日是“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也叫“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是為了提高國民對“碘缺乏病”危害的認識,促進國民身體健康而設立。
數字解讀碘缺乏病
一、6大病癥
碘缺乏病是6大病癥的統稱
碘缺乏病系指胚胎發育到成人期由于攝入碘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癥。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亞臨床克汀病、流產、早產、死胎等。本病分布廣,全世界約有110個國家都有此病的流行。據估計全球受碘缺乏威脅的人群約為16億。我國除上海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區,估計約有7億多人群居住在缺碘地區。
二、4大病因
碘缺乏病的4個發病原因
自然地理因素
第四紀冰川期溶解的冰層將地球表層的碘沖刷到海洋,這可能是大部分地甲病流行區缺碘的原因。此外,土壤中碘含量和當地巖石與土壤的性質有關。地甲病區常見于以石灰石、白堊土、砂土、灰化土及泥炭土為土壤主要成分的地帶(因含碘少,空隙大,碘易隨水流失),在巖漿地帶或以黑土、紅色土及含大量膠體顆粒和有機物的粟色土壤為主要成分的地帶少見,泥炭土中含碘雖多,但碘和土壤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植物不能吸收,因而這些地帶也流行地甲病。
膳食因素
(1)人體碘的供給有近60%來自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缺碘可影響植物性食品的含碘量;(2)低蛋白、低熱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漿PBI降低,血清促甲狀腺素(TSH)升高,促使酷氨酸分泌減少,降低碘的有機化;(3)低蛋白、高碳水化物可影響甲狀腺對碘的吸收和利用;(4)食物中的硫氰酸鹽(如木薯、玉米、高粱、小米、黃豆、花生、豌豆、生姜、杏仁都含有硫氰酸鹽),在胃腸道可逆轉化成SCN-,可競爭性地抑制碘離子向甲狀腺的輸送,使碘排出增多。(5)蔬菜如甘藍、卷心菜、蕪青、大頭菜、蕓苔、芥菜等含硫葡萄糖苷的水解產物,可抑制碘的有機化過程;(6)食物中的鈣可妨礙碘的吸收,抑制甲狀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飲水因素
例如: 陜西省7個地區飲水含碘量與甲狀腺腫發病關系(1)蒲城: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4.83(0.1~40);甲狀腺腫發病率(%)0.13;(2)西安: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6.51(4.6~46);甲狀腺腫發病率(%)0.25;(3)寶雞:3.98(2.0~5.8);甲狀腺腫發病率(%)3.35;(4)藍田:飲水平均含碘量(ug/L)3.24(1.25~8.7);甲狀腺腫發病率(%)22.97;(5)石泉:飲水平均含碘量(ug/L)1.18(0.1~2.0);甲狀腺腫發病率(%)19.42;(6)維南:飲水平均含碘量(ug/L)0.83(0.45~1.2);甲狀腺腫發病率(%)重病區;7.商縣:飲水平均含碘量(ug/L)0.48(0.2~0.75);甲狀腺腫發病率(%)重病區;
其他
藥物因素硫脲類抗甲狀腺藥物抑制碘的有機化和偶聯過程;治療精神病的碳酸鋰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他巴唑、雷鎖辛、洋地黃、四環素類藥物均有一定的致甲狀腺腫作用。
三、110個國家
碘缺乏病覆蓋全球110個國家
本病分布廣,全世界約有110個國家都有此病的流行。據估計全球受碘缺乏威脅的人群約為16億。
四、7億人口
我國7億人群居缺碘地區
我國除上海外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區,估計約有7億多人群居住在缺碘地區。
五、2個最
最需要補碘的2類人群
孕婦、兒童更要補碘
這次的新標準特別提到孕婦、兒童和哺乳期婦女需要高濃度的碘鹽,這又是為什么呢?
“根據新的標準,普通人吃含碘濃度為20mg/kg的鹽,孕婦吃30mg/kg的鹽就夠了。” 陳左霞解釋,孕婦如果缺碘,胎兒的神經系統可能會受到損害,甚至會出現流產等癥狀。孕婦可以根據包裝上的含碘量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碘鹽,并咨詢醫生的意見。
“2~3個月的胎兒正是神經系統發育的旺盛時期,如果碘缺乏,那么就會影響神經系統的發展,進而影響智力。” 金華市中心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樓雪勇說,至于兒童,如果缺碘,則會造成腦發育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