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終身教育理念,目前已為許多國家所接受,成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戰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黨的十八大先后提出 “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終身教育已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近年來,隨著城陽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有了更高的學習需求。城陽區以新一輪教育體制改革為契機,探索構建終身教育運行體制和協調機制,以期構建人人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城區。全國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陳乃林高度評價城陽區積極探索終身教育的機制體制創新,城陽區居民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要參與終身學習,真正使學習成為貫穿人一生的有意義活動,具有突出的實踐意義。
構建體制機制建設,保障終身教育科學發展
城陽區出臺了《關于推進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了終身教育發展目標,組建了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27個黨政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協調推進會,形成部門、街道協調溝通、齊抓共管的聯動機制。
城陽區委、區政府加大了社區教育經費的投入力度。城陽區建立終身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區財政按照人均2元標準撥付終身教育經費,街道按照1:1比例配套,推動了區、街道、社區三級終身教育網絡的構建。
為給市民提供良好的終身學習環境,城陽區不斷加大區級公共設施建設力度,目前全區各街道、各社區均建立了社區中心,其中大片區以上的社區中心 36個。社區中心配套建設舞蹈室、圖書閱覽室、數字化學習教室、器樂學習室、棋牌室等文化設施,為群眾提供終身學習的良好環境。“去社區中心休閑、健身、學習”已成為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
打造終身學習平臺,提高終身教育影響力
每年的6月9日是城陽區的市民節,將市民終身學習月納入每年市民節活動的總體安排,2013年和2014年分別以 “學習讓生活更好,教育讓人生更美”和“終身學習,成就人生”為主題,以社區中心為主陣地,組織開展了市民終身教育論壇、終身教育“百場講座”、公益課堂等多項終身學習活動。
2013年,城陽區舉辦的各類學習講座和培訓活動達到了140余場,2014年達到160余場。根據市民需求,大部分課程都拓展為全年舉辦的活動。城陽區建立市民終身學習激勵機制,舉行“市民學習之星”評選活動。市民終身教育學習月活動已成為市民參與終身教育、進行終身學習的有效平臺,對全區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終身教育學習月活動被推薦參評全國終身學習活動品牌。
開發特色市民課程,構建終身教育課程體系
圍繞拓展終身教育資源、創新教育模式,城陽區組織開展了社區教育 “特色課程進社區”和“社區教育精品講座”評選活動。城陽區精心開發涵蓋職業技能、家庭教育、生活休閑、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內容的15門特色課程,作為社區教育活動教材,初步形成了具有城陽特色的終身教育課程體系。同時,著力改變傳統學習方式,積極加強數字化學習指導。
從2011年開始,每年爭取市教育局專項資金支持,并從城陽區社區教育經費中配套經費,為社區建設數字化學習中心,編寫《社區數字化學習》教材。全區已建成數字化學習中心10個,各街道均已建成具有示范意義的社區數字化學習示范點。
2014年6月5日,城陽區第二屆市民終身教育學習月啟動儀式在流亭街道舉行。來自各街道的社區居民參加了儀式。會場門口旁的桌子上擺滿了社區教育特色教材,市民自發的排成長隊,爭相領取這些教材。根據市民的不同學習需求,城陽區教體局和街道成教中心的工作人員編寫了 《社區數字化學習》、《家長素質與家庭教育》、《家常菜的制作及營養》《讀國學經典,揚民族文化》等特色教材供社區居民使用。家住城子社區的王女士說,自己非常喜歡這些教材,教育孩子的書、學炒菜的書、休閑保健的書都有,內容貼近百姓生活,語言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廣大居民學習。
從2012年開始,城陽區組織的“特色課程進社區”就受到了很多市民的歡迎。今年以來,城陽區特色課程進社區活動已經組織了100余場,5000余人次受益。
家住邱家社區的任女士,經常到街道成教中心聽“營養與健康”課,任女士說:“這些課挺實用的,老師教我們科學地認識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價值,各類食品的科學搭配,走出營養膳食的誤區,對我們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整合優質教育資源,豐富終身教育內容
2013年以來,城陽區整合終身教育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各類教育陣地,多形式開展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極大豐富了終身教育的內容。
城陽區委宣傳部廣泛開展“雙強雙建”主題活動,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區老齡辦開展“島城先峰”杯書畫展、“七彩華齡”文藝匯演等活動,區老年大學 “送文化到基層”、“送教到基層”,極大地豐富了基層老年文化生活;區人口計生局開展育齡群眾集中教育和培訓活動;區科技局組織開展知識產權、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有效提高了科技立項和技術創新能力;區安監局圍繞深入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培訓各類人員11000余人次;區總工會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激發全區廣大職工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團區委穩步推進“繽紛四季”志愿服務、“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等活動,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區文新局廣泛開展“群文輔導基層行”、“群文大講堂”和“知識大講堂”等活動,堅持免費開放,受益群眾達3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全區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穩步發展業余大專、本科、自學助考等學歷教育,大力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鼓勵學校、機關、企事業等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并為參加者提供時間和經費保障,不斷提高在職人員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
近年來,城陽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引導全社會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城陽區組織市民參加終身教育學習月活動啟動儀式,每年印發 《城陽區市民終身教育學習月活動宣傳冊》2000余冊.充分利用各街道宣傳欄、《社區教育簡報》和展牌,宣傳終身學習的重要意義,展示終身教育成果。上馬街道編印《社區教育報》,宣傳、教育、勞動保障、司法、安全等各部門共同參與,有效地整合了終身教育資源,為市民提供了高效、快捷的學習平臺。城陽廣電中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新聞縱橫”、“資訊快報”等欄目,對各部門、各單位開展的市民終身教育活動進行大力宣傳、報道,營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終身教育、共建學習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城陽區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城陽街道、流亭街道、夏莊街道和上馬街道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道。《探索區域終身體系建設的實驗》被教育部確定為2013-2014年全國社區教育實驗項目。
隨著城陽區終身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民的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增強,終身學習已成為市民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自覺追求。
城陽區夏莊街道東黃埠社區的紀家峰老人就是其中一位終身學習的踐行者。紀家峰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2006年9月夏莊民樂團成立,他帶領民樂團的隊員們學習、排練、演出。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他經常自費參加全國的器樂培訓。62歲的他參加了中央電大大專函授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每門課都合格,于2014年取得教育管理畢業證書,成為年齡最大的畢業生。
紀家峰先后榮獲 “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全國民樂類指導名師”、“全國器樂優秀園丁”等榮譽稱號。得益于終身教育,城陽區涌現出許多像紀家峰這樣活到老學到老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