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辦得怎么樣,關鍵要看學校的積累、底蘊和聲譽。這是高職教育發展的終極目標,也是高職教育自信的標志。
時下,國家正在致力于推進高職院校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的優質校建設,這是契合《中國制造2025》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高職院校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
為使高職院校優質校建設發揮更大效能,就要把良好的積累、底蘊和聲譽作為院校發展的“根”與“魂”,以此輻射、引領眾多高職院校發展,進而推動整個高職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只有培養出一流工匠人才,才能成為國家優質校
優質院校的底蘊來自高職院校自身的積淀。高職院校優質校建設,要走高職特色之路。高職最明顯的特色之一,就是高職教育必須要有行業背景,要有地域特色的辦學理念、發展路徑和體制機制等。只有培養出一流工匠人才的高職院校和高水平專業,才能夠成為國家優質校。近年來,在高職教育領域仍然存在著重技能輕德行、重匠藝輕匠心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工匠人才的培養,有些地方雖然局部有所改善,但總體上看沒有根本性消除。
高職院校要有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實踐體系和人文積淀,這就是“底蘊”。高職院校的專業老師要同時具備“哲”與“匠”兩種品質。“哲”指思想,思想一定要致廣大;“匠”指勞作,勞作一定要盡精微。“哲”與“匠”是對師者的頌歌,培養“工匠”的師傅們首先要成為“哲匠”,首先要功夫過硬。
不管遭遇寒流還是面對繁榮,高職院校應始終堅守初心不變,始終守望培養時代勞動者的情懷不變。正是這樣執著的堅守,才能形成學校良性循環發展的局面,才能形成學校的特色和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