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白領過了30歲還沒升職,將來在職場升職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小。很多企業在招聘時,也將你之前工作經歷中職位的變動看得非常重要。那么,到底多少歲才是職場升職的分界線呢?在職場中如何表現,才會獲得升職機會呢?
首先,你需要弄清楚“晉升”的概念。晉升對每個職場人都同樣重要,因為它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外在表現。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論,每個人都有5個層次的需要(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而晉升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我們這些需要。晉升是指有等級之分的職務、職稱等,從低級別向高級別的升遷,也是指員工向一個比前一個工作崗位挑戰性更高、所需承擔責任更大、享有職權更多的工作崗位流動的過程。晉升在職場中分為兩類,即職位晉升和級別晉升。
職位晉升:是指崗位級別的晉升,如職員——>主管——>經理——>總監等。在不同的組織結構下,這種晉升的速度和方式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扁平化組織,這是現在最流行的組織結構了,高科技企業最喜歡這樣的模式。它的特征在于管理層次是比較少的,管理幅度是比較大的,那么隨之而來的則是主管/經理/總監的崗位急劇縮減。位子少了,晉升的機會就不大了,當然競爭的激烈程度就更大了,能夠真正晉升上去的,肯定是經過嚴格選拔的。
金字塔狀組織:這是傳統的組織結構,最典型的莫過于科層制和事業部制。它多見于大多數國企和大規模的民營企業,特征是管理層次多,管理幅度小,管理人員占比較大,所以位子就比較多,一般工作3-5年后,都能撈個一官半職。
如此,便可以看出來,你所在的公司的組織結構決定了你的晉升速度和晉升的高度。如果父母問你現在混得怎么樣,而你是在扁平組織,臉紅不好意思說,就跳槽去金字塔組織去吧。當然,并不是說扁平化組織就沒有晉升的機會,為了彌補扁平化組織晉升機會少的缺陷,大家發明了所謂的級別晉升。
級別晉升:公司設定一個級別標準,每個人都會被納入這個級別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從低級別晉升到高級別。比如華為,它將公司內部每個部門的員工按等級劃分,應屆本科生最低級別就是13C,13C以下是3000多名生產線上的操作工的級別,助理工程師的技術等級為13C-15B。每個等級的工資情況都不同,此類就是級別晉升。
“X歲分水嶺”靠譜嗎?
人的一生有很多分水嶺,比如女性的25歲就是個分水嶺,過了25歲,皮膚和生理都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必須學會保養。如果將35歲定義為職業的分水嶺,那么職業個體開始分化,要么能夠利用積累起來的職業能量,躍上一個新的職業發展臺階;要么就停滯在目前的職業階梯上,一直到退休。35歲之前如果不能躋身高級管理層,職業發展空間就會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因為只有高級管理層才不受年齡限制;要么不進反退,自己無心無力繼續往上走,隨波逐流,向下沉淀。
難道35歲真的是職場的分水嶺嗎?我們看到35歲以后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但這一概念至少提示我們,尤其是35歲以下的人士,應該對這一結果引起足夠的重視,把35歲作為自己職業規劃的重要參考年齡。
職業規劃師王曉對《投資與理財》表示,這一階段,最關鍵的是通過轉變自己,營造一個相對自主的工作環境,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實踐自己的想法,而不能輕率地轉換工作環境,然后在新環境中面對老問題。只要保持好的心態,到了30歲,也還是有戲唱的,遠遠沒有“過期”。
年齡對人生的成敗得失,在某些時候和某些方面,不能說不會發生一點影響,但從根本上說是沒有什么關聯的。30歲以前,固然有不少年輕的英杰,但30歲以后,也仍然有成功人士不斷涌現?!帮L物長宜放眼量”,重要的是要透過年齡的表象,重視內在的人生追求價值和精神境界。孔子說:“欲速則不達?!痹谧呦虺晒χ飞?,要耐下心來不斷前行,不可操之過急。
不同年齡在職場的不同表現
25歲——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
25歲之前是職業探索期和定位期,大部分人工作了3年左右,一般也會有一兩次的跳槽經驗,對社會、職場、企業、職業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大部分人已經明晰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基本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崗位,開始變得穩定。所以,25歲的職業成功標準就是:準確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
25~30歲——在工作中獨當一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施恩教授,專門從事組織心理學及職業生涯研究,也把30、40、50、60這樣的整數年齡看做是職業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他認為,在25~30歲的年齡段,個體已經度過職場的實習期,開始成為正式的組織成員,被社會、企業所接受,逐漸開始承擔更大的責任。因此,在這一年齡段,個體的工作應該進入一個較穩定的時期。但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由于對職場規劃不夠嚴謹,很多人仍舊在頻繁的跳槽中,挑選自己的職業方向,這種情況對人在這一階段的成長傷害很大。頻繁跳槽不利于在個體與企業之間建立起信任與承諾關系,得不到信任,就得不到上司的工作授權,不能夠獨當一面。因為得不到更多的重要工作機會,從而也不能進一步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及職業空間。
30~35歲——形成自己的職業模式與個人風格
35歲,被很多人認為是人生的分水嶺。過了30歲,男人應該成家立業,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所以,很多在職場上奮斗的年輕人將30~35歲這一階段看得很重要,認為工作也有年頭,該升個一官半職,對自己有個交代。據相關統計數據,跳槽頻繁的白領年齡主要集中在30~35歲,超過一半以上的人頻繁地換工作,其目的就是為了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