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蘇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舉辦了江蘇專項引才活動,帶去了省內197家知名用人單位,提供各類專業技術、科研、管理崗位,需求人才7000余人。江蘇專項引才的誠意感動了大批在北京的游子。
現場好熱鬧
緊缺人才協議薪酬,上不封頂
招聘會現場的用人單位,招攬清華北大的優質畢業生“不惜血本”。
蘇州科技大學在展臺的顯眼位置,貼出了現場簽約的承諾,“凡現場簽約者,引進待遇均按最高檔兌現。”學校人事處副處長何湘江表示,來北京招聘之前,和全校各個院系都打過了招呼,“我們在北大清華專項引才期間,我們學院院長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遇到專業問題,我們會即刻打電話給各個學院,只要院長評估過關,我們便可以現場立刻拍板定下來。”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博士小劉便順利和蘇科大談下了就業意向,蘇科大給小劉開出了約40萬的人才引進待遇。
本次專項引才,我省繼續組織實施“名校優生定崗特選計劃”,面向北大、清華招錄一定數額的選調生,在北京組織考試,并直接定崗省市機關。博士生直接入選省“雙創博士計劃”,享受15萬元財政資助。
參會用人單位拿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大多崗位年薪起薪10萬元以上;對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待遇現場面議,實行上不封頂的協議薪酬制;有的單位為引進的畢業生提供20萬元-40萬元的購房補貼或給予安家費等支持,有的單位提供人才公寓幫助畢業生解決居住問題。
30萬?給你的可能不止這么多
為了體現對北大清華優質畢業生的招聘誠意,此番進京引才,不少用人單位的一把手老總直接前來站臺。
江蘇省信用再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樂夫表示,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于金融創新人才的訴求不斷提高,因此,高質量的人才引進便顯得尤為重要。一位來自人民大學的應屆博士,提出了年薪30萬的薪酬期望,張樂夫在與學生仔細交談后拍板,“如果你來到我們單位,能夠順利完成崗位的工作任務,我們能給你的待遇,可能遠不止這么多。”
記者從江蘇省人社廳了解到,此次專項引才活動,省市組織人社部門、各用人單位領導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統籌推進,精心組織。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省人才辦主任胡金波,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譚穎出席專項引才活動。23家省屬企業的主要負責人,13個設區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人社局局長,25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負責人,28家知名品牌企業負責人親自參會,現場親自與畢業生交流洽談,親自面試,滿意的將現場簽約、確定錄用。
因為這些原因,他們選擇江蘇
A:雁南飛:江蘇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北京大學社會服務機構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劉思瑤,將就業的坐標定在了江蘇。劉思瑤表示,自己雖然不是江蘇人,但對江蘇的印象卻是相當好,“南方氣候上更佳溫潤一些,高校也較多,符合我的個人規劃”。
江蘇的專項引才不僅吸引了北大清華的學生,在京高校的學生都聞訊前來,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研究生陸韓靜就是其中之一。“我的本科是在南京林業大學讀的,還在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和省發改委直屬事業單位江蘇省工程咨詢中心實習過。”盡管研究生考到了北方高校,但陸韓靜還是對江蘇念念不忘。“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生活質量,江蘇都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發現,北大和清華的學生,不再一窩蜂留在“北上廣”。此次專項引才活動,江蘇省人社廳更是打出了“親情牌”。不少已經在江蘇工作的清華北大校友,紛紛重回母校,和學弟學妹們講起了自己在江蘇就業的所見所聞。
北京大學1997屆畢業生張國梁,如今已經是泰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長。他說得動情:“1997年畢業后,是一個個鮮紅的印章,把我從南京送到鹽城、送到大豐、送到白駒;以后,又是一個個文件,把我從鄉鎮調到了縣城、調到了地級市、調到了省城。一圈兜下來,我有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鐵桿’,結識了一批有情有義的朋友,我有幸見識了基層干部群眾的真‘有才’、各級黨委政府的真‘渴才’……好多好多的事情,都是我們在‘象牙塔’里未曾想到過、未曾遇見過的。這份真實的鮮活,也只有勇于走進去、真正沉到底,才能領略到個中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