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主管海外業務多年的國企前負責人說,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與歐美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資金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在管理和文化上處于劣勢。這導致中國人走向世界的路要坎坷許多。
他曾拜訪過非洲一國家的水利部部長,這位部長說,“我要讓你們建一個水廠,之前你們的同胞以低價獲得了項目,最后做不了,丟那兒了。現在,你們把它完成吧。”這種項目接起來多么尷尬。“我們太側重于短期利益,缺少認真誠信的態度,缺少對品質的執著,這是部分中國企業的硬傷。”上述負責人說。
現在,很多專家針對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人海外創業,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比如要政府給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但這位負責人認為,根本是如何減少寄生行為和機會主義。中國企業不缺見縫插針式的聰明,缺的是“大象穿針式的笨拙”。
太過“聰明”反而會成為陷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曾在第260期新浪·長安講壇上講過,在國內不太完善的市場體系下,中國企業養成了很多壞毛病,企業自己甚至不知道,規范的商業行為與社會責任是其面臨的非常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