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校迎新時。按照過往這幾年的慣例,江蘇海洋大學校長寧曉明又精心準備了一份開學典禮演講稿,還是金句頻出。
講話一開始,他就說,看到同學們一張張對未來充滿期待的笑臉,“我的內(nèi)心就像喝了今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樣溫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這份演講稿共5000多字。這一次,寧曉明用了100個“海”字貫穿全文,并談到了人生這場“航行”中,同學們需要做到哪幾點。
寧曉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和過去幾年差不多,他大概花了一個多月準備了這份演講稿。在寧曉明看來,開學典禮的校長講話是學生進校后的第一堂大課,“我必須給學生傳遞正能量,給學生一些思想啟迪,告訴他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寧曉明說,他想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rdquo;。
澎湃新聞注意到,寧曉明這幾年的講話,每年的“梗”都不一樣,但也有類似的地方,比如他幾乎每年都會談到學習之于大學生活的重要性,不要渾渾噩噩度過四年。
今年,他是這么警示在場新生的:千萬不要認為進入了大學,“就是躲進了避風港,混進了游樂場。”
玩“名字梗”:江海洋,你有什么理由不來
10月11日上午,位于“大圣故里”連云港的江蘇海洋大學隆重舉行新生開學典禮,該校校長寧曉明進行了發(fā)言。
澎湃新聞注意到,寧曉明一上來就展現(xiàn)出自己的“網(wǎng)感”。除了用網(wǎng)絡(luò)流行語言和同學們打招呼,他在講話前還翻看了學校官微的留言區(qū),并節(jié)選了幾位家長的留言和學生們分享。
他還玩起了“名字梗”。寧曉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高考錄取工作結(jié)束后,他讓學生處統(tǒng)計了一下學生的姓名中帶有“海”和“洋”字的人數(shù)。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有65人名字中有“海”,有37人名字中帶有“洋”,更有緣的是四名同學,名字中帶有“海洋”兩個字。
其中,更是有一位同學叫江海洋。“學校名字的六個字,你就占了三個,你有什么理由不來江蘇海洋大學呢?”寧曉明在開學典禮上開玩笑稱。
和過去幾年一樣,寧曉明把開學典禮舉行當天過生日的同學名字當眾念了一遍,祝他們生日快樂,并現(xiàn)場讓江蘇海洋大學的吉祥物為同學們送上了生日小禮物。
百個“海”字貫穿,談人生航行的五點秘笈
今年是原淮海工學院正式更名為江蘇海洋大學的第二個年頭。寧曉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學校更名后,提出了建沒國內(nèi)知名、特色顯著的高水平應(yīng)用研究型海洋大學的奮斗目標,“所以今年講話的主題我選定為海洋,全文貫穿一百個‘海’字,把人生比喻為一場大海航行,對同學們的大學生活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五點希望。”寧曉明說。
比如他提到,潮起潮落、波濤洶涌才是生活的常態(tài),“千萬不要認為進入了大學,就是躲進了避風港,混進了游樂場。”
他勉勵同學們在這個知識邊界不斷拓展、創(chuàng)新要求不斷提高的時代,要讀萬卷書,建構(gòu)起廣博的知識體系,廣泛涉獵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關(guān)注學科前沿發(fā)展。
而在談到團隊精神時,寧曉明說,“希望你們在團隊合作中善于欣賞、學習、借鑒他人,不做‘檸檬精’;踐行守時、守諾、守責的美德,不做‘鴿子精’。”
資料顯示,江蘇海洋大學是中國第七所,也是江蘇唯一一所海洋大學。寧曉明在開學典禮上介紹了學校“扎根淮海,面向黃海,輻射沿海,走向深海”的戰(zhàn)略布局。
他也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新生們,介紹了學校所在的連云港,當下正面臨著“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shè)、國家東中西區(qū)域合作示范區(qū)等國家戰(zhàn)略資源疊加帶來的發(fā)展機遇。
而隨著連徐、連鎮(zhèn)、鹽通等高鐵將于年底陸續(xù)開通,港城的出行將更加便捷,“同學們可以不用再擔心異地戀,連云港將不再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了。”寧曉明說。
走心演講:想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strong>
精心準備一份開學典禮的演講稿,對于作為校長的寧曉明來說,意味著什么?寧曉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他看來,高校的根本任務(wù)是立德樹人,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材,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wù)。
他說,舉辦隆重的開學典禮,一是給學生以儀式感,二是給學生進行入學教育。而開學典禮校長講話,又是學生進校后的上的第一堂大課。
“我必須給學生傳遞正能量,給學生一些思想啟迪,告訴學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寧曉明說。
澎湃新聞注意到,除了喜歡在開學典禮上和同學們拉近距離,寧曉明日常還開設(shè)了“寧校有約”見面會,定期和學生們見面交流。
在他看來,學生在大學4年,真正和校長交流的機會不是太多,因為校長的日常管理工作較為繁忙。而每月舉行一期“寧校有約”,每次約10~15名學生聊聊天,“一方面可以傾聽學生的訴求,了解他們的心聲,另一方面用我的人生閱歷為他們排憂解惑,讓他們感受來自學校的關(guān)懷。”寧曉明說。(澎湃新聞記者 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