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耳熟能詳的《蒹葭》里,“蒹葭”到底是什么,在福田區梅山中學就能找到答案。近日,記者來到梅山中學6樓的詩經植物園。據了解,作為全國首個詩經植物園,隨著二期工程推進,郁郁蔥蔥的5樓和6樓平臺,已經成為梅山學子晨讀、學習、休息的好地方。
在詩經植物園里,梅山學子們向記者介紹了他們最近認識的詩經植物。語文科組長顏更詳告訴記者,這些古老植物都是語文老師柏華以及其他老師、學生、家長從深圳各個地方“淘”來的。詩經植物園成為梅山學子晨讀、學習、休息的好地方。這種新穎的“體驗式教學”方式受到中央教科所語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鵬舉教授的高度贊譽,張教授還專程來到梅山中學現場調研指導。
初二(10)班的學生丁佳慧告訴記者,從詩句里認識植物和現實中認識植物是非常不一樣的。“以前以為某樣植物是比較柔軟的,實際上它是非常堅韌的。不同儀態能夠表達不同的情感,這在寫作文時有很重要的作用。”
除了6樓的詩經植物園外,梅山中學5樓天臺“百草園”里,也有《詩經》中草藥的各種介紹,還有在校園里隨處可見的“綠蘿”,無不體現著梅山中學的“中式”文化。
據校長王云虎介紹,這些植物不僅美化校園環境,還有助于打造“書香校園”。如梅山的精神文化是“綠蘿”文化——“與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各種植物所代表的品質,也將成為梅山學子學習的好榜樣。隨著詩經植物園等校園文化建設初具規模,未來梅山中學將加強同學在文化學習中的實踐與互動,此外詩經植物園還有許多創意空間值得打造,各種傳統文化教育的新載體也將陸續呈現。(記者 林炳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