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奇怪的是,“要分”現在可不是差生的專利,而是整個學生群體的行為。“關鍵是,他們會覺得別人去要分了,自己不去就會落后,所以一出分就都去磨老師。”任老師說。
任老師表示,“差生可能有一個‘合格’就可以了,越是學習好的學生越會來‘要分’。他們會羅列出各種理由,保研、出國、申請獎學金、評優,好像你不給他提分上去你就是跟他的人生過不去。”
學生的“不安分”還表現在,學生比老師還要“世俗”,老師反而被學生“社會化”。
一位985高校老師說:“現在學生發紅包很普遍。”這位老師表示,自己曾經收到過一個班長的紅包。“他各方面都很積極,就是學習差一點,所以可能就想用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的成績吧,每次考試后就給我發微信,我覺得真是挺恐怖的。”
此外,“老板”這一稱呼在導師與學生之間流行多年,師生關系之間僅靠利益維系的現象越來越多。北京某知名研究機構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遇到叫自己“老板”的學生,表面對老師十分尊敬,但是一檢查研究成果卻發現,很多內容都是應付了事,對于導師平常安排的工作也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