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多所高校采訪中,幾位相關負責人坦言,當前高等教育確實面臨一些客觀壓力。一是高校擴招之后,生源質量較過往有所下降,而社會各界對高校學生培養質量的質疑聲不斷。二是面對就業壓力、外界誘惑,部分大學生的浮躁情緒表露得更加明顯,高校在他們眼中早已不是致力學業的“象牙塔”,而成為拿張文憑就走的驛站。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嚴治學”“從嚴治校”刻不容緩。
東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家茂教授,曾長期任學校教務處負責人。他認為,高校勸退學生是嚴把畢業生質量關,其中要找準兩個出發點:質量為本、學生為本。學生為本是指要讓每一個學生得到最適合的培養,成為造福社會的人才;質量為本是指學校的畢業要求是紅線,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降低,這關系到學校辦學的生命線。
南京有53所高校,基本上都有勸退的規定和做法。鄭家茂介紹,東南大學一向堅持學生“嚴進嚴出”,但即使平時對學生要求嚴格,每年也會有將近千分之二的退學率。
南京理工大學在校的1.6萬名學生中,每年被勸退的也有10多名。南理工教務處副處長高蓓蕾介紹,學校也實行學業警示制度,規定在大一至大三每學期所獲學分小于15分的,第一次要給予黃色警示,兩次要給予紅色警示并作退學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