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大的孩子
——寫給自己5歲的孩子
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被窩里做著香甜美夢的時候,5歲的小家伙已經在當醫生的父親催促下不到2點起床了,不為別的,只是因為當醫生的媽媽在醫院值班,當醫生的爸爸也要去醫院加班急診手術,孩子只能帶去值班室,讓值班的護士幫忙照顧。甭管孩子樂不樂意,整個醫院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可憐的孩子是誰!
當別的孩子邀請好朋友來家里玩的時候,往往準備著大堆的玩具和美食,在父母的陪同下“肆無忌憚”地開心玩耍,可5歲的小家伙每次卻像個小大人一般,安排著別的小朋友排隊坐好,叫號接診,拿著聽診器準確地選擇聽診部位,像模像樣地當起醫生看起病來。甭管孩子有意無意,她玩得最多的游戲永遠是給小熊小兔看病打針做手術!
當別的孩子哭著鬧著要看奧特曼連環畫的時候,5歲的小家伙卻拿著爸爸的那本非醫學人士“不忍直視”的《人體解剖學》翻得起勁,時不時地看著圖片在自己和小熊身上比劃,自己最愛的那個洋娃娃身上總有那么幾個畫上去的傷口和包扎的痕跡。甭管孩子在不在意,她總能比一般大人更準確地找出胃腸肝脾的位置!
當別的孩子為了不去幼兒園大喊肚子疼或“我難受”的時候,5歲的小家伙卻知道自己永遠不可能用裝病這個辦法騙到同情不去幼兒園,即使自己真的生病了,即使高燒39度,當醫生的父母說得最多的話也是給孩子物理降溫,多喝水少用藥。甭管孩子愿不愿意,她內心中的感受永遠是即使我生病了,不管有多難受,父母才“不會”在乎!
當別的孩子在父母身邊傾聽著各種公主王子故事的時候,5歲的小家伙卻是在父母身邊,聽著媽媽講的神經科的各種疑難雜癥如何費力查清、有效診治;聽著爸爸講的手術臺上動脈瘤夾閉過程中大出血搶救的驚心動魄。甭管孩子同不同意,她永遠無法回避爸爸媽媽講給她的醫療故事,永遠聽著比普通人知道的更多的醫學名詞并時常不恰當地運用出來!
……
當別的孩子因為磕磕碰碰大人焦急地帶著沖向醫院的時候,5歲的小家伙不管是從床上掉下來,或者是奔跑時不經意地摔倒,所有的醫療措施幾乎都發生在廚房里,除非她血流不止不能在家里縫合了,疼痛難忍不能在家里治療了。甭管孩子中不中意,她的最早的治療永遠是在家里廚房進行的,也許在她心里她比別的孩子更耐摔更不容易生病吧!
事實是,我們更想告訴孩子,再也沒有人比你的醫生父母更愛你,也沒有比他們更酷和更重要的人了。只因為他們從事著要用心去奉獻、要用愛去溫暖的職業,他們沒法把對你的那份愛全身心地奉獻給你,也許你會像小草一樣頑強地生長,最終你也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但現在的你卻像風吹大的孩子……(以上內容為長信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