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許晨陽屬雞,他在本命年下半年因“在雙有理代數幾何學上做出的極其深刻的貢獻”,獨得了獎金100萬美元的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獎”。
許晨陽計劃拿出一部分,成立獎學金,鼓勵研究代數方向的年輕人。
許晨陽18歲就入選中國數學集訓國家隊免試上北大,5年后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011年作為“青年千人計劃”回北大擔任教授,到明年秋天再回美國去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擔任教職,走了一條順風順水的學術精英之路。
“我叫許晨陽,在1981年重慶出生,成都長大,18歲上了北京大學,23歲去美國普林斯頓念博士,2008年博士畢業,2012年底回到中國,從事數學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代數幾何。”
不敢稱“數學家”的大師兄
10月28日,身高約一米八五、肩寬體闊,健壯如一尊羅漢的許晨陽,戴著黑色細框的雷朋近視眼鏡出現在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前一場與青少年科普活動中。臺下的百余名觀眾除了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還有北京四中等名校校長、老師及科技迷。
許晨陽講話偶爾摻雜英語,思維敏捷清晰,語速較快。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如他喜歡的金庸筆下人物——令狐沖一樣堅實可靠,略沙啞的說話聲有些許江湖豪俠氣。
許晨陽的微信名叫“大師兄”,有兩層意思:一在北大數學系,與學生在一起,他算是大師兄;二是他最喜歡的令狐沖就是華山派的大師兄。
許晨陽更喜歡稱自己是數學工作者。雖然獲得了2016年度拉馬努金獎、2017年未來大學大獎,2017/2018年“龐加萊講席”入選者等數學重獎,但他覺得自己還沒資格稱“數學家”。
即使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花一個小時要想完整理解雙有理代數幾何也很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從機器人視覺成像時,需要把照片從二維圖轉回三維全息圖像,到密碼學中的橢圓幾何碼,再到平時拿手機微信支付的密碼背后,都有代數幾何的功勞。只不過人們看不到深深藏在生活中的數學。
對于成為數學工作者,許晨陽十分謙虛。三四歲時,許晨陽就比同齡人識數多,對數字有感覺。他就讀于成都九中,一個沒有很強數學競賽傳統的中學。“從小學到初中,在班上數學成績還算好,數學競賽還可以。”
實際上,許晨陽唯一一次參加全國級別的數學競賽是在1998年,作為四川隊最后一名入選冬令營,又幸運地被選進1999年國家數學集訓隊,由此免試進北大。
“我也沒有覺得自己明顯比別人聰明很多,就是好一點。因為搞了數學,沒有費太大勁,上了北大,沒有參加高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