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在家教的袁鴻林坦言
女兒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伴
說起自己與同齡人大不同的成長軌道,袁小逸還是比較喜歡“私塾”模式,“傳統的那種上學方式,不適合我。”
但2008年,袁小逸曾到嘉興某中學初二年級插班。
為什么會突然花一年的時間去插班?
“我個人覺得,她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袁鴻林解釋,那段時間,私塾不被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認可,所以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沒有對外公開招生,學生不多,這讓小逸覺得孤獨。
對袁小逸來說,這一年最大的收獲之一是結交到了新朋友,因為是住校,她有了自己的舍友,保持聯系到現在。
從幼兒開始就“在家上學”,持續到高等教育,在袁鴻林看來,女兒的表現優異。
不過,他也坦言,隨著小逸慢慢長大,這種模式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在袁鴻林看來,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伴。“這個伴不是簡單的同齡人,而是學識在一個層次,學習上可以相互切磋的。”
除此之外,作為父親,袁鴻林也敏銳地察覺到,女孩子需要有閨蜜,“她在這方面比較遺憾,另外還有異性交往,也會有所限制。”
袁鴻林說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順其自然。“在家上學的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這的確是一個遺憾。這畢竟是小眾的學習模式,人際交往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限制,畢竟不像在學校里,有大批孩子。”但是,這并不妨礙袁鴻林對“在家上學”的堅持,“交到的朋友少,但從另外一個方面講,他們交往的質量會高很多。”
大部分時間都獨處的袁小逸倒沒有覺得自己缺朋友,“我交友渠道比較廣,有的是在媒體上看到我的事情后,來找我的,另外,我們這些在家上學的,有一個圈子。但是能和我聊得比較深的,都是比我大3到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