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結碩果,學生書法、作文紛紛獲獎
雖然是義務輔導,但梁老師對孩子們要求嚴格。每次上完課,他都要求他們當堂練筆寫作或開展組織評比,選出優秀作品讓大家觀摩,這也讓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他的學生也很爭氣:楊東興的作文《家鄉的路》、何斌的作文《奶奶的笑》,先后獲縣級比賽一等獎;侯坤還榮獲全國小學生書法競賽二等獎……
正在安宜實驗初中讀一年級的學生劉思旭是這群留守孩子之一,他的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他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以前,他有點小調皮。自從到書畫班后,他慢慢變了個樣。上次考試,他得了全年級前十名,還被評上了優秀學生干部。”梁老師告訴記者。
拒絕高薪,堅持跟孩子們在一起
梁老師的退休金并不高,再加上多年為老伴治病,日子過得并不富裕。年底,村里為了表達對他的感激,特地送上了慰問金。他堅決不肯接受,并表示自己有退休金足夠生活,請村里以集體名義將錢送給困難留守兒童家庭。
去年秋天,熱心人為梁老師介紹了一位揚州女士,該女士唯一的條件就是讓他去揚州生活。梁老師經過考慮,婉言回絕了對方。還有人提出以高薪聘請他,都被他一一拒絕。梁老師說:“我輔導過的這些孩子,多數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很孤單,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
愛管閑事,是梁老師留給村民的直觀印象。看到新建成的穿村公路因車速快、岔道多,存在安全隱患時,他立即找到村負責人反映;看到村里一名孤兒因輟學無所事事,他聯系縣、鎮關工委,為孤兒爭取到去免費上學和工作的機會……
“只要我身體還好,一定會繼續教下去。”梁剛說,這個選擇讓他心安,踏實。
(原題為《7年義務輔導200多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