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機器人射門比賽現場 記者 曹大鵬攝
昨日,來自全國各地的5248名“小神童”在武漢體育中心會聚一堂,征戰“2017世界機器人大賽——RoboCom青少年挑戰賽”全國總決賽,他們將進行為期6天的比賽角逐。作為東道主,武漢有130支代表隊、近千名選手參賽。
在昨日的比賽中,“小神童”們的表現,讓現場的觀眾嘖嘖稱奇,別看選手們大多是小學生,他們對于編程、機器人制造可是樣樣精通。
搬運踢球樣樣精通機器人比武花樣多
昨日上午,場館內舉行 “攻城大師”、“工業時代”、“智能大挑戰”、“未來世界”四項比賽,其中有機器人足球、太空挑戰、智能分揀等項目。
記者在會場內人氣最高的區域里看到,四個渾身長滿“毛”的機器人被分為紅藍兩方,在各自的陣營內正“摩拳擦掌”快速移動,瞅準空隙拋球攻擊對方的“國王”和“王后”,每投出一球擊中對方,場邊就會發出歡呼聲。這是MakeX機器人挑戰賽“攻城大師”比賽,參賽戰隊要在各自的聯盟陣地中完成攻防,通過操作讓機器人完成擊打、彈射、投擲、防守等方式,向對方城堡中的“國王”、“士兵”等角色發起進攻,6分鐘內決出高下。MakeX賽事負責人張鈺介紹,機器人模仿中世紀的投石機,采用了聯盟對抗賽制,提高了機器人比賽的觀賞性、對抗性,并增強了隊伍之間的合作交流,孩子們在編程、設計、創意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在“攻城大師”賽區旁,一群小選手正緊張有序地安裝調試機器人,準備參加“工業時代”WER普及賽。他們用積木拼搭出機器人并安裝傳感器、電機等,通過程序控制機器人,在規定時間內,讓它完成獲取能量塊、建造橋梁、修理電風扇、開采鐵礦、安裝路燈等6個指定任務和1個附加任務,按照完成任務得分高低決出高下。
在“工業時代”比賽現場,來自武漢光谷五小的五年級學生阮政浩,正在電腦上忙碌地調試編程,他告訴記者,自己這個暑假過得和以往不一樣,沒有出去玩,而是天天和同學一起在學校進行機器人大賽集訓。該項比賽有20多名武漢學生參賽,分別來自光谷五小、武漢小學等學校,分為兩人一組。阮政浩說,這次場館設施環境與此前練習有所不同,操作稍不注意,機器人就會摔下比賽臺,這對機器人的編程設計和操作要求更高,他賽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希望能拿到名次。
“智能大挑戰”的比賽現場,更像是一個模擬工廠流水線,每個小組利用兩個機器人手臂和一條傳輸帶,接力將不同顏色的色塊搬運到指定顏色區域,選手需要現場編程;而在“未來世界”賽區,一場機器人足球“世界杯”正在上演,雙方各3個機器人,分別擔任守門員、傳球員、射手,參賽選手通過手柄和電腦控制機器人運動軌跡,完成射門得分。
看英文教材自學小學生都會編程了
此次賽事選手包含幼、小、初、高各個年齡層,最小選手只有6歲,小小年紀已經是有模有樣的“程序員”,讓現場不少觀眾感嘆“個個都是小神童”。
今年10歲的張瑞龍來自天津和平中心小學,此次參加的項目是“智能大挑戰”,他接觸機器人編程不到一年時間,全憑愛好自學,“看全英文教材學編程,不會的就上網查。”張瑞龍說,他已經學了C語言編程,感覺不是太難,之前還試著做了一個控制臺程序,現在正在模仿一款競技類手游制作電腦頁面游戲,要搭建全新的場景和規則。
張瑞龍的教練員正是他爸爸張鵬,張鵬告訴記者,自己是從事自動化行業,兒子從小耳濡目染,對這行也比較感興趣,讓兒子學習寫程序的初衷,是怕孩子癡迷玩游戲,認為程序員在玩游戲時思路會不一樣,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從游戲怎么構成怎么創建來思考,不會沉迷游戲。兒子以前喜歡寫小說,今年開始學寫程序后特別癡迷,每天回家不干別的,天天看書看資料學編程。之前他拿了大學的C語言考卷考兒子,做出來竟然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對的。
來自河南商丘的初一學生楊松赫今年12歲,6歲就開始接觸編程,他告訴記者,學校里開設了相關課程,學習編程模塊和制造機器人,自己親手做出第一個樂高NXT機器人動起來時,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這個比打游戲好玩多了。”小楊說,做機器人比玩電腦手機游戲更有難度,有立體感,操作性更強。
邢臺十九中初中戰隊隊員劉博宇是個“學霸”,不僅學習名列年級前50名,還用C語言編程編寫過一個自動播放歌曲軟件。隊友武政燃也學過JAVA語言,會做電腦動畫,武政燃表示,自己很喜歡玩游戲,想當游戲編程師,開發虛擬現實這方面的應用。
來自武漢光谷一小四年級學生夏天告訴記者,去年開始,學校開設了創客導師課程,每周都會學習機器人和編程,這是他最喜歡上的課。現在他可以自己編寫小游戲,他和同學一起編了近百個游戲,上傳到了網上。
機器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往年的機器人比賽都是關在家里比,因為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在比什么,而今年的比賽,門票提前發布后已經被搶訂一空,比賽關注度提高,也提升了機器人的普及率,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而不是關著門自己玩了。”RoboCom青少年挑戰賽賽事技術總監張純介紹,世界機器人大會是我國機器人領域最大、規格最高、國際元素最豐富的國際會議,聚集全球專家智慧、集結世界頂尖企業、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機器人大賽是大會的重要組成。本次全國總決賽的優勝隊伍將到北京參加8月舉辦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
對于武漢的青少年機器人比賽水平,張純表示,武漢地區選手在全國比賽成績很好,此前有拿過冠軍,但普及率并不高,很多學校認為和學習無關,近年來開設機器人興趣培訓課程增多,武漢的機器人教育有望后來居上。
通過競賽促進人才培養、產業升級
“以競賽來促進科研、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是一種創造科技生態的重要方式。機器人大賽可以激發年輕人對科技、編程、團隊合作的興趣,把最優秀的孩子往國家戰略性重要科技方向上引導。”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漢堡大學多模式系統研究所所長、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張建偉,此次作為“世界機器人大賽—RoboCom青少年挑戰賽”的首席科學家來到武漢。
張建偉表示,與先進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工智能在應用方面起點差距并不大,完全有希望做出世界級創新。武漢應打通產、學、研、金融的全鏈條,加強與國際研究機構、企業、項目、人才的對接。作為本次大賽的東道主,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方面具有雄厚基礎。全區40余家企業正在向智能工廠轉型升級,200余家企業即將開始智能化改造工作。并可建立國際級的相關研究院、孵化器和產業園,搭建國際化、權威性、實用性的通用技術平臺,以引入國際最前沿、可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激發新的產業誕生。
本次大賽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推動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高校選拔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文/本報記者余魯西 通訊員周明德 孫亞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