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停課不停學”大幕開啟,許多家庭積極組織孩子參與網上學習。但是,有這樣一群父母,他們難以守護在孩子身邊——疫情來襲,那些選擇逆行的醫生、護士……他們長期奮戰在一線,為了抗擊疫情鮮有休息時間。
可對孩子來說,他們也是爸爸、媽媽。據統計,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共有761名學生家長是一線醫護人員,他們的孩子怎么辦?
為解除“白衣天使”的后顧之憂,西陵區教育局組織轄區學校(園)積極開展“五個一”活動:摸清一份人員名單、訂制一份個性化輔導菜單、指定一名關愛導師、送上一份慰問和祝福、開展一次心理輔導,確保“宅家”學生安心安全愉快過好這個寒假,以實際行動支持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家長。
鐵路壩小學有123名學生家長是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這些醫護人員的孩子牽動著鐵小教師的心,他們采用“一二三雙線模式”關愛這群特殊的孩子,即為孩子制訂一份“居家計劃”;每天兩次電話詢問,了解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情況;設計三項游戲活動,幫助孩子快樂成長。宜昌市實驗小學403班有17名學生的父母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們只好把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或送到鄉下的親戚家。班主任丁輝要求班上每名科任教師都全方位掌握孩子的信息,并把每名教師發展成“線上教學管理員”,及時單線聯系每一名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制訂方案,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葛洲壩實驗小學近300名學生的父母長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他們身處國外,大都選擇了春節堅守崗位,錯峰回家。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不能陪伴在家人身邊的他們滿是牽掛和焦慮。葛洲壩實驗小學及時利用釘釘平臺收集信息,對全校所有孩子的居家狀況進行詳細了解,特別是對家長身處防疫一線、父母堅守在“一帶一路”崗位、身處農村老家網絡不暢的學生給予高度關注。在開設網課時,教師通過網絡、電話等各種渠道關心學生的身體情況、學業狀況,更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教師將疫情當作天然的教科書,引導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好少年。
東山小學提出“全員參與、全程關愛、全域通達”的目標,將學校“星光在線”行動再升級,以電話溝通、視頻連線、心理疏導等形式,全力護航每一位東山學子,尤其是保障78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子女及其他有特殊情況學生的網絡教學工作。此前,東山小學302班教師向丹丹發現全班只有小雯一人未能在線學習,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她的媽媽是一名社區工作者,忙于在小區進行宣傳、勸導、排查、統計等抗疫工作,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只好把她送到曾祖母家。眼看著其他孩子都能按時完成學習要求,小雯媽媽也非常著急。對此,學校及時出臺方案,要求年級下沉、班組聯動,按照“全時空+個性化”輔導模式,幫助學生制訂居家學習方案。作為家校幸福指導師,向丹丹為小雯單獨進行輔導,并為她推送學習資料包。每日課后,科任教師按照“督促+激勵”的原則,時刻在線為孩子答疑解惑,使小雯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茜茜棒棒噠!媽媽在一線還好吧?”這是城建幼兒園中二班教師周娟對班上一名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的日常問候。茜茜媽媽是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的一名一線醫護人員,從年前開始就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回家。“茜茜小朋友已有近20天沒有看到媽媽了,一直和爸爸、哥哥在一起!我們應該給她更多的關心!”周娟說。
宜昌市第四中學學生李瀟然的父母都是醫生,疫情爆發后,瀟然只能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班主任劉瓊主動與瀟然聯系,與她一起制訂了假期計劃。一段時間的關愛,瀟然已經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劉瓊共享,師生感情越來越深厚。面對疫情,瀟然決定像父母一樣勇敢面對,用自己的成長向一線戰“疫”的父母做好匯報。
這樣的關懷,無疑是對抗疫一線工作者最大的慰藉。“每次接到老師的電話都非常感動。雖然工作很忙很累,還冒著巨大的風險,但老師們的關心讓我寬心。疫情之下有關懷,困難之處顯真心。”一名身在抗疫一線的家長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