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中介說能一邊打工一邊旅游,既可以把口語練好,還能賺回中介費和機票錢,去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兒。”近日,有家長向《法制晚報》記者反映,暑期花近4萬元送孩子去美國“見世面”,孩子卻變成了“打工仔”。
記者隨后采訪多名曾參加暑期赴美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發現,這種活動確實不像看上去“那么美”。留學專家提醒家長和學生,赴美實踐只是勤工儉學的海外延伸,如果英語欠佳或工作性質缺乏交流,最好不要盲目前往。
學生講述拿最低工資每周工作6天
據大學生李東(化名)的家長介紹,去年暑假,李東通過中介機構萬維銳鑫,赴美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到美國后,李東在堪薩斯州一家游樂場快餐店當配餐員。
“每周工作六天,每天最少工作8個小時。”由于要不斷接單配餐,上班時李東很難有空休息,“每天收工回到住處倒頭就睡,根本沒精力閑聊,更別提周游美國了。”
李東告訴記者,赴美實踐的中國學生多數時薪都在8美元以下,貼近美國的最低工資標準7.25美元/小時,“我的薪水是每小時7.4美元,除去房租等開銷,每個月頂多剩下400美元。”
李東赴美花費及收入
赴美中介費用:2萬元
赴美機票費用:往返約18000元
月收入:7.4美元/小時×8小時×6天×4周=1420.8美元
月房租及生活開銷:1000美元
單月凈收入:1420.8美元-1000美元=420.8美元(約合2612元)
3個月凈收入:2612元×3=7836元
大學生劉健(化名)同樣是通過萬維銳鑫赴美,在一家餐廳當服務員。他告訴記者,在跟中介簽合同前,學生們對工作內容一無所知。
“只有交了中介費并通過面試后,才能看到供選的工作項目。”劉健說,中介提供的工作基本都是餐廳服務員、收銀員、洗碗工等,“簽合同后若不想出國,中介費也不退。”除了約2萬元中介費,赴美簽證、機票等費用也要學生自己承擔,加起來約4萬元。
“到美國后,如果發現工作與預期不符,想離開中介安排的項目,不出一星期就會被移民局遣送回國。”劉健說,中介只負責出國前的準備材料、聯系雇主等事宜,對于國外發生的事情一概不管,“他們會說這是你自己的問題,他們不負責任。”
中介回應看學生能力一切都“不確定”
對于上述說法,提供赴美社會實踐項目的萬維銳鑫回應法晚記者稱,赴美實踐的工作很多,“除餐館、游樂園外,還包括一些酒店和度假村,具體能拿到什么工作,得看學生的口語能力、簡歷以及雇主滿意度等。”
萬維銳鑫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學生只有在參加項目(交中介費后)之后,他們才會通過網絡向美國雇主提交學生簡歷,“學生被雇主選中后才能定下做什么工作。”至于收入偏低的問題,該工作人員稱,如果學生綜合能力較強,得到的工作就會比較好,工資也高,“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專家提醒想赴美實習心里得“有個譜”
今天上午,留學咨詢師唐治平表示,學生和家長要理性對待暑期赴美社會實踐,“其實它只是勤工儉學的海外延伸版,美國本土開銷不小,通常能賺回機票錢已經難得。若想借此了解美國社會、提高英語水平,首先要客觀地評價自己。”
唐治平說,如果學生的口語無法支持日常溝通,且對方提供的都是洗碗、配餐等交流較少的工作,最好不要參加,“否則去了不但沒辦法提高英語水平,遇到安全、維權等問題時也容易吃虧。”
此外,唐治平認為,中國學生赴美社會實踐時間通常只有1至4個月,“語言、生活習慣、文化交流等障礙,導致他們很難在科技、金融等行業找到實習崗位,基本都是在做廉價短工。相比之下,如果能在國內找一份合適的實習工作,反而可以學到更多東西。”(記者仝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