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馬拉松熱潮席卷全國,馬拉松賽事或相關路跑活動已被公認是打造城市名片、拉動體育消費的重要載體。不過,廈門工學院用這42.195公里的距離,跑出了體教融合的新路徑。
18日,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高校馬拉松賽,廈門工學院馬拉松2023秋季賽鳴槍開跑。來自該校及社會各界近6000名馬拉松愛好者沿著公園式的賽道,盡情享受運動的激情與歡樂。
“這不是商業化的馬拉松活動。”廈門工學院副董事長、執行校長李雄虎說,“我們希望將文化和體育深度融合,推動馬拉松運動蘊含的精神力量在校園內凝聚、提升和扎根,以此影響學生的成長。”
親子馬拉松人氣旺。 (主辦方供圖)
【奔 跑】
這是廈門工學院第四次舉辦馬拉松賽。無論規格還是規模,這場馬拉松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本屆比賽不僅成為國內唯一一項獲得中國田徑路跑賽事C類認證的高校馬拉松賽事,還邀請了包括杭州亞運會男子馬拉松冠軍何杰、三屆廈門馬拉松國內女子組冠軍焦安靜等精英跑者參賽。
據該校體育部主任余家紅介紹,除了全程馬拉松,比賽還設置了半程馬拉松、歡樂跑競賽項目及接力、環校跑、親子跑等配套活動。
大學剛畢業的焦安靜是第一次參加校園馬拉松賽,“上學時沒機會感受校園馬拉松的氛圍,這次正好彌補一下”。以1小時23分37秒奪得半程馬拉松女子組冠軍后,她說:“希望能夠以自己的參賽鼓勵更多學生加入馬拉松賽道,也希望他們強身健體,未來越來越好。”
男子組全馬同樣沒有懸念——何杰以2小時18分59秒輕松奪冠。他說,自己既是職業馬拉松運動員,也是一名大學生,“這次來廈門工學院參賽,更多是想把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馬拉松精神帶給同學們,一塊去感受跑步的魅力,期望帶動更多的中國青年跑起來、動起來”。
前不久創造全國馬拉松紀錄的名將何杰(右)也亮相比賽。(主辦方供圖)
【初 衷】
跑起來、動起來,正是李雄虎在校園內創辦馬拉松賽的初衷。
2017年至今,李雄虎已經跑過近百場馬拉松。在他看來,馬拉松并不是一項單純的體育運動。“我深刻體會到跑步對毅力、人格、狀態的影響。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者,我希望學生也能體會到跑步帶來的益處。”
2021年,首屆廈門工學院馬拉松只有一個拱門、幾排桌椅、幾十個人,如今已發展為一個擁有急救跑者、配速員、賽道補給點及醫療點、賽后康復區等完備保障的專業賽事,成為學校人人參與的跑步盛宴。“或許你不在賽道上奔跑,但可以成為志愿者、拉拉隊,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感受馬拉松運動的魅力。”余家紅說。
奔跑,已經成為廈門工學院學生和教職工的常態。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跑步鍛煉變得更方便自如,學院還搭建了校園跑步鍛煉App。截至2022年,全校學生通過App記錄的跑程,累計近40萬公里。
當然,在廈門工學院,馬拉松并不是唯一的運動選擇。
據余家紅介紹,學院以俱樂部模式開設體育課程,各體育班不受專業分班限制,學生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運動項目進行系統學習,“現階段,學校已開設球類、健身健美、瑜伽、射藝、健身氣功、舞龍舞獅、散打等18個體育項目。學生可以以學年為單位,選擇一門專項,第二學年不再重復已選項目,確保大家在校期間至少掌握兩門專項運動技能”。
【扎 根】
李雄虎更期待,把育人的文化理念跟體育相結合,形成體育育人、以文化人的模式,讓體育精神在每名師生心中扎根。
他認為,需要不斷提升辦賽能力,提升賽事影響力和號召力,以此推動體教融合往縱深方向發展。這是廈門工學院馬拉松摒棄商業化,堅持跑向專業化的深層次原因。
本次賽事期間,國內第一座校園馬拉松博物館也在廈門工學院內揭牌。李雄虎介紹說:“這是為了更好地宣傳馬拉松文化,弘揚馬拉松精神,豐富教育文化內涵,突出學校的體育教育功能和校園馬拉松特色。”
他認為,大學不是純粹灌輸知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培育精神,“灌輸知識,一般的培訓學校都可以做到,而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只有培育出健全的人格,才是能夠伴隨終身的”。
在廈門工學院舉辦馬拉松的前一天,馬拉松高校聯盟揭牌成立,成員單位包括廈門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廈門工學院、福州理工學院等省內高校。顯而易見,聯盟的成立將共同推動馬拉松運動在我省高校的發展。
廈門大學教授、曾參加過超百場馬拉松的黃力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期待幾年后,中國會有超過100所大學的校長帶頭,在各自校園里舉辦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記者 肖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