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踩剎車?
長期以來,參加奧賽,一直是不少地方的孩子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升學擇校的途徑之一。業內人士分析,這次賽事暫緩報名的情況,可能與日前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有關。
除了四部門的聯合通知,教育部此前還特別針對各類競賽培訓亂象,發布了《關于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其中明確,未經教育部批準,各類競賽、掛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不得冠以“全國”字樣;現有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等活動將進行重新核準;中小學各類競賽將“不得作為招生入學依據”等。
為何要給競賽熱降溫?
對于此類競賽未來是否會繼續舉辦,記者咨詢的多家教育培訓機構均表示,目前來看還不好說:“現在才3月份,明年的也得今年年底才能有消息,組委會確定取消的話,我們這就會發通知,畢竟我們只是代報,組委會怎么安排我們就怎么安排。現在組委會沒有給我們明確消息呢,目前的話確實是要往后推,但具體到哪天他沒說取不取消他也沒說,現在都說不好。”
某教育培訓機構競賽教研室工作人員則告訴中國之聲記者,就目前的情況看,可能并不意味著此類競賽會就此取消:“以后有沒有,反正具體我也不可能給你確保,反正咱們大概一年12年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是跟現在差不多的,那你想想現在后來競賽還不是一樣照樣舉辦嗎?具體等通知吧,反正如果有的話。機會都是平等的,家長就耐心等候就行了。”
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家長而言,在升學壓力的驅動之下,各類奧數競賽、排名,已經成為中小學升學的敲門磚,很大程度上跟興趣無關。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規范類似競賽,就是要進一步強調競賽的榮譽性,避免功利性,而規范治理競賽熱的根源還在于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化:“根據教育部的文件,其實也沒有說要叫停所有義務教育階段或者基礎教育階段的這種競賽,只是規范競賽的組織,競賽的相關的冠名。同時進一步強調競賽的榮譽性,只是作為對學生的評價和榮譽,而不是作為利益化、功利化,所以說有人說就不舉辦了,就釜底抽薪了,這是錯誤的解讀。實際上,這個競賽的需求是跟擇校的需求掛鉤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上治理擇校熱,從根本上治理擇校熱,那必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這是核心的思想,是治理這個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