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在連城縣政務服務中心“電商一件事”專窗,市民楊先生前來辦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注冊手續,窗口專員指導其填寫“電商一件事”申請表,并在線上系統進行操作。
2個小時后,實體營業執照和公章從窗口遞送到楊先生手中。“已經做好花一整天時間跑部門,并等上十幾天的準備,沒想到不到一個上午就搞定了!”楊先生對專窗的工作效率豎起了大拇指。
高效辦事的背后,是連城縣在全省創新推出“電商一件事”集成服務釋放的強勁動能,也是連城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電商產業是連城縣促消費、擴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往,開一家電商公司,申請人得跑市場監管、稅務、公安等7個部門,填8張表、交52份材料,再等11個工作日才能辦完手續,若涉及出版物零售業務經營許可等準入事項還需再跑幾個部門、填寫多張表單、提交多次材料。
“首先要打通準入環節的‘堵點’。”連城縣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主任鄒重慶表示,面對電商經營主體準入關聯事項多、耗時長、多次跑等問題,連城在全省率先推出“電商一件事”集成服務套餐,一場針對電商準入的流程再造就此展開。
這場改革的核心,是將分散的審批事項“打包整合”。連城縣在原有“企業開辦一件事”基礎上,新增出版物零售業務經營許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方式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備案等2個縣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事項,讓聯辦部門擴至8個、事項增至10項,實現了跨部門“證照聯辦”的無縫銜接。同時,通過編制標準化辦事指南,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如今,原來的8張表單被合并成1張“電商一件事”申請表,52份材料精簡到24份,11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間被壓縮至1個工作日,申報材料、審批時間分別壓縮53.8%、90.9%。
為了讓服務觸角延伸得更長,連城縣還構建起線上線下高效服務網絡。線上,“云幫辦”模式讓鄉鎮創業者受益匪淺。在北團鎮便民服務中心,村民小鄒想開一家賣土特產的網店,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縣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指導他填寫表格,當地便民中心代收材料后,后臺線上審核、證照快遞送達,全程不用往縣城跑。
線下,“專窗+驛站”的服務模式則讓園區企業倍感貼心。連城縣政務服務中心的“電商一件事”專窗隨時受理業務,蓮冠電商產業園和直播(跨境)電商生態園里的“政務服務驛站”,配備了電商服務專員,從業務咨詢輔導到幫辦代辦一對一跟進。
改革的紅利,最終在產業發展的熱土上開花結果。今年上半年,連城縣新增電商經營主體433家,注冊資本3.41億元;新增從業人員1912人、孵化主播30人,創造營業收入3.5億元。(記者 徐士媛 通訊員 黃水林 謝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