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姐去了一家婦科機構,該機構稱她有宮頸糜爛,要進行手術。在家人的建議下,她來到醫院又進行了一次檢查,可是醫生卻稱她的宮頸糜爛是“假性”的,并不需要治療。
醫生提醒:宮頸糜爛在育齡期婦女中很常見。臨床上把小于宮頸面積的1/3劃分為輕度宮頸糜爛,中度是1/3至2/3,而重度是指糜爛面大于宮頸的2/3。事實上,宮頸糜爛很多時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態。一些女性的子宮頸暴露于陰道中的表面呈現出潮紅濕潤且略帶粗糙的狀態,好像局部爛掉一樣。
不過,這未必是“真相”,宮頸被覆的上皮在胚胎發生期有兩種: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青春期前,這兩種上皮的交界處位于宮頸管內。青春期后,在雌激素作用下,宮頸體積迅速增大并大大超過了子宮體,隨即發生宮頸外翻,這樣原先在宮頸里面的柱狀上皮就外移暴露到宮頸外口。由于柱狀上皮比鱗狀上皮要薄,這樣它下方那些豐富的血管網就看清楚了,呈現一片紅色。這便是“猩紅猩紅的,像爛了一樣”,便認為一定要治療。因此,這樣的糜爛其實是女性雌激素作用的結果。
需不需要治療,主要取決于患者的臨床癥狀,如果患者沒有膿性分泌物附著,沒有自覺癥狀,一般就不用治療。
一味動刀有隱患。應先進行常規的陰道分泌物檢查,尤其是人乳頭瘤病毒宮頸圖片檢測(HPV)、細胞學檢查,在規范的相關檢驗后,必要時酌情進行陰道鏡下活檢,根據病理結果酌情進行各種治療。而一些不良機構在為患者做LEP刀前沒有做活檢、病理檢驗,這時,若患者已經癌變,就掩蓋了病情,還有可能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