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規范的行業與市場
近年來,網絡主播、網店模特等已成為熱門工作。“網紅”們實打實地給網店增加了銷量,有的“網絡主播”還受到資本市場的某種追捧。
“新興職業是相對傳統職業而言,具有時代特性甚至顛覆意義的一個職業類型。因為出現時間短,所以大多沒有行業標準,也沒有準入門檻,必然會帶來一些失控的現象,亟待加強監管。”郭盛強調。
“美國《商業評論》雜志將整理行業定義為‘朝陽行業’,我堅信這個行業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前景。”韓藝恩發起成立了中國整理師聯盟,她希望通過這一平臺,能與大家一同探討整理師行業的標準,達成行業基礎共識,建立道德規范及基礎標準,從而推動整理師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
其實,對于新興職業,即使有了職業標準和入行門檻,也難免有一些亂象出現。無人機飛手這個職業就是如此。嚴格來說,無人機飛手只有具備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頒發的證書,才具備空軍報備的資格,才符合正規單位招聘的標準。但由于無人機持牌飛手十分緊缺,導致大量黑飛人員出現,不僅攪亂了收費市場,墜機、炸機等引起糾紛也時有發生。
新興職業的產生,往往基于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得一些傳統崗位面臨被替代的風險,但同時也會提供大量新興職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還是無人機飛手。互聯網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發布的《2016年中國無人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小型民用無人機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預計到2025年,總規模將達到750億元,由此產生的無人機飛手崗位,將數以十萬計。
無可置疑的是,新興職業對青年一代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亟待從供需雙方對新興職業加以定義和規范,才能幫助其健康成長。”郭盛說,“一方面,有關部門需要關注這些新興職業,逐步建立完善的行業從業規范。另一方面,應完善相關的保障制度,對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雙方都有相應的維權途徑。”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迎來了更加復雜的就業形勢,795萬名畢業生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智聯招聘4月份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截至調查為止,2017年應屆畢業生僅有26.7%已經簽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7%。“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更應開闊視野,而蓬勃發展的新興職業,無疑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選擇。”郭盛說。(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光明日報國內政治部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