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夏季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來說,過慣了寒暑假的他們,在這個國慶小長假,才得以迎來工作后的第一次休整。
返鄉,聚會;學習,備考;加班;玩耍……愛歸納總結的“95后”職場新人羅關生說,對于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家庭物質條件總體更豐裕,個性更自我,幸福不幸福,主要看自己。
大城市的心理建設
這個國慶假期給了李宇峰一個不小的打擊。今年7月,李宇峰剛從鎮江一所大學畢業,到上海工作。父母與他原先的如意算盤是,在上海的“后花園”蘇州買套房備用。然而,國慶期間,蘇州宣布限購,外地人在蘇州市區購房至少要繳納兩年的社保。
李宇峰學的是設計類專業,覺得回老家沒有好的機會。“我的心理價位是5000+,這樣開銷掉昂貴的上海房租,基本生活可以不用父母負擔。”然而,老板開價月薪4000元,他決定先接受這份工作,積攢一些工作經驗。
上海的高房價,讓他有了在蘇州買房的打算。“現在最糾結的是,不管在上海買還是在蘇州買,等夠了社保繳納期限,房價不知道還要漲多少。”
一家國字號事業單位到南京林業大學招聘時,1994年出生的揚州姑娘小曄曄應聘去了北京——不過是在通州,也不給她事業編制。月薪4500元,住房補貼700元,二人合租82平方米公寓,2000元房租,對半分。她說,自己愛買高品質東西,基本靠透支下月工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