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提高了,父母越來越關心孩子的飲食營養。但是孩孩優小迪發現,卻有很少的父母關心孩子吃飯時的心理狀態。孩子不吃飯怎么辦?試試關心孩子的心情。孩子的就餐情緒狀態,保證他們在愉快、美好的氣氛中就餐。這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著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巨大作用。因此,孩孩優小迪認為要保證孩子們在餐桌上的心理健康,要注意以下幾點:
孩子不吃飯怎么辦1.避免將自己的帶入餐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就業機會給人帶來的激烈競爭使許多人都有了“提防”心理,誰也不愿被社會淘汰,緊張的生活節奏,高度的工作壓力,復雜的人際關系使大多數人很難做到心平氣和。但是父母再緊張、再急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孩子不是 “出氣筒”,不是發泄的對象,尤其在餐桌上更不是。如果孩子長期在一種不愉快,不和諧的心理情緒中就餐,不僅會嚴重影響到他的心理健康,還會影響到孩子在生理上的健康發育。
孩孩優小迪認為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是屬于身心發育時期,一旦影響到他正常的情緒狀態,孩子對就餐失去欲望,他們寧愿撒謊說肚子不餓或者不想吃之類的話語,也不愿意在吃飯的時候被父母指來說去。孩子其實非常厭倦父母的不恰當教訓,久而久之,父母就制造了孩子不愿吃飯、不想吃飯、也不喜歡和爸爸媽媽接近的局面。
孩子不吃飯怎么辦2.避免餐桌變成夫妻的“聊天室”
“吃你的,別管我們”,“大人說話影響你什么”,“我們在說自己的,你自己吃吧”,“吃完了?那就去做作業”……父母往往把就餐時間當作彼此傾訴、互相說說單位的事情,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了什么問題,誰誰誰對自己怎么樣了,同事家里發生什么了等瑣碎事情的“聊天室”。他們只顧彼此,不注意身邊有個也需要傾訴,也需要關心的家庭一分子。事實上,孩子的心中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和他一起談談心、說說話、聊聊天。他們特別需要通過與父母的交流,來獲得很多自己無法揭開的“謎”的答案,或者找到一些辣手問題的解決辦法。他們很珍惜與父母一起共餐的時間。因此,家庭就餐時間不應只是兩個人的“聊天室”,而應該是三個人的“聊天室”。
孩子不吃飯怎么辦3.避免餐桌成為電視劇場
首先,孩孩優小迪認為邊吃飯邊看電視保證不了孩子在吃飯時的身心健康。電視節目本來就豐富多彩、多種多樣,忽而使人精神緊張,忽而使人情緒興奮,忽而使人跟著角色傷感流淚。在這種起伏不平的情緒狀態下就餐,很容易影響整個餐桌氣氛。如果對節目中的某一個問題一家人態度不一致,那就更加保不準會發生什么了。所以,讓餐桌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餐桌。
其次,難以保證就餐時間的情感交流。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中有一句話:“珍惜全家一起用餐的時光。”筆者作為一位愛兒童、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普通教師,向全社會的父母們高呼——用餐時間不僅僅是全家一起共進豐富美味的時間,也是全家彼此閑聊,進行情感交流的黃金時光。希望爸爸媽媽們讓餐桌成為彼此加深理解,彼此增加信任,彼此鼓勵,彼此成為最佳模范的好時光,用心去珍惜它。(作者:張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