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的中小學校相繼進入到暑假階段,有些學校在學期末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勞動考試”,考察學生一學期的勞動成果;有些已經放假的學校,也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別的“勞動作業”,要求學生必須完成一定量家務或者其它的生產實踐。這樣的“勞動教育”,正成為越來越多學校的“標配”。
摘辣椒:一份特殊的期末考卷
在湖南安仁縣清溪中學的“校園農場”,摘菜是182班學生這次期末考試的第一份“試卷”。站在耕耘了3個月的“責任田”里,學生們掐下辣椒,這一學期的勞作、培育,讓孩子們交出一份不錯的農業勞動答卷。
安仁縣清溪中學學生
我是第一次來摘,沒想到它們長得這么大,還種得挺好的,感覺特別有成就感。
在已經放暑假的地方,比如江蘇揚州市邗江區的教育部門也為全區7萬多名中小學生和在園幼兒制定了《家務勞動指南》,該指南給6歲孩子的建議是:照顧家里的植物,澆水、松土等;會摘菜,簡單給蔬菜去皮等。
政策推動 勞動教育卻屢屢受阻
2015年,教育部、團中央等部門下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針對當前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的問題,提出用3至5年時間建立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改善一些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
如今《意見》已實施三年,但在一些學校,勞動教育仍然被忽視。記者分別調取了北京一些學校的五年級、六年級和初一年級的學生課表,發現其中除了重點學科課程之外,都沒有與“勞動教育”相關的課程。
記者:你沒上過勞動課?
學生:勞動課?沒聽說過,什么叫勞動課?
從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來看,目前勞動教育還不在升學考察范圍之內,在考試的“指揮棒”下,一些學校并不愿將“勞動教育”納入必備課程,擠占其他升學科目的課程時間。也正因如此,能夠指導學生勞動實踐的教師也配備得并不充分,導致“勞動課程”缺失。
還有學校提出,開展勞動教育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場地。針對工業技能、農業種植、園藝栽培等教學項目,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學校很難自己開辟出這樣的場所,學校也很無奈。
回歸本質:形成尊重勞動的價值觀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不會疊被子,初一的學生不會洗衣服,甚至有的孩子從未在家中擦過地、洗過碗……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地在身邊出現,讓不少家長也急呼應該讓孩子補上缺失的“勞動課”。
學生家長
雖然都覺得說孩子長大后自然就會了,但是很多孩子從小沒有這個意識,長大了再來培養,其實就挺難的。
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導致學生在勞動能力上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問題。其實,勞動教育不僅僅教會的是技能,它最核心、本質的價值目標就是:培育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培育受教育者對于勞動的內在熱情與勞動創造的積極性等勞動素養。因此,充分利用各種條件開展勞動教育課,值得支持、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