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的科研志
在科研上,王欣然始終保有探索未知的勇氣。回國初期,為了尋求突破,他將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二維材料半導體器件。
“當時國內外還沒有學者從有機材料方向去構筑二維材料信息器件,這意味著,一旦做出來,就是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為此,王欣然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幾乎在實驗室里扎了根。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攻關,研究團隊終于研制出納米單位的高質量薄膜,并將其應用于更為復雜的有機半導體結構和器件,進一步推動有機電子學的發展。
獨創性的研究成果讓王欣然名聲大噪,但他的原創科研之路并未就此止步,而是不斷向深處拓展。
“要瞄準前沿,更要敢于引領前沿。”王欣然說,誰都無法預知下一個研究是否成功,但這種未知恰恰是他們砥礪前行的最大動力。
在這種科研精神的支撐下,回國短短5年,王欣然就帶領團隊承擔了十多項重大課題,并在《自然》《科學》及其子刊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了59篇論文,SCI他引次數超過9000次,被美國物理學會、自然出版集團等進行專題報道。
代代傳承的創新夢
重回南大的王欣然,在投身科研之余,也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服務于基礎教學的第一線。
“生活中的王老師平易近人,但遇到科研問題,卻嚴格得讓人害怕。”學生劉小龍回憶,老師對自己的每一次報告、演講都極為謹慎,所有數據都務必演算,所有圖片都要反復檢查。“我曾經寫一篇論文,光是數據就前后改了近20次,王老師嚴謹到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
在王欣然看來,科研工作者不僅要有細心和耐心,更要有放眼國際的視野。為此,他要求學生每周輪流整理出國際期刊上發表的最新論文,進行研讀,開闊視野,要在國際最前沿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在自己的方向上進行思考。
如今,王欣然指導的幾十名學生中,已有不少人進入斯坦福大學、東京大學等名校深造。
“只有每個人想著怎么從源頭創新,怎么去顛覆前人思想,我們國家才有可能從源頭上進行一些科技上的創新,中國科學之未來才會光明無限。”
創新之路漫漫,王欣然用實際行動兌現著自己的諾言。(本報記者 鄭晉鳴 本報通訊員 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