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陽市橫店鎮,有這樣一個家庭,一家三代同為教師,而且先后在同一所學校任教。
“38年前,我作為橫店鎮官橋小學的一名新教師,送父親光榮退休。今年我將退休,已是官橋小學教師的兒子送我。”新學期開學第一天,老教師陳建中不勝感慨。
“我父親陳玉麟17歲到橫店秦塘村校任教。”陳建中說,雖然出身農家,但父親寫得一手好字,在校表現深得同事、領導好評。
陳建中說,當時因為家里窮,沒錢買墨和紙,父親就把磚塊磨平,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用毛筆蘸水寫在磚塊上,每天早上寫完一大碗清水再吃早飯。
1979年,陳玉麟退休,陳建中成為官橋小學的教師。陳玉麟叮囑道:“一定要好好培養學生,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雷公響響雨不落。”這是陳玉麟經常對陳建中說的一句話,意思是對一些頑皮的學生,只可口頭批評,不可打擊其自尊心,更不可體罰學生。正是受到父親的教誨,陳建中在教學工作中,寬嚴有度,在課余活動中和學生打成一片。
20多年來,陳建中自掏腰包創辦“官橋小學小荷文學社”,文學社成員在各級各類書法比賽中多次獲獎。他還通過成立小記者團和舉辦各類活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工作突出,陳建中多次被評為東陽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少先隊優秀輔導員等。
“人生就像黎明的露珠,稍縱即逝,但要留下一條閃光的弧,讓我的一批批學生成為這條弧的延伸。”陳建中說。
如今,陳建中也到了退休的年紀,而他的兒子陳昊已于4年前成為官橋小學老師。
2013年,陳昊從浙師大中文系畢業,子承父業,陳建中建議兒子選擇官橋小學。這一建議,促成了三代人先后在同一所小學任教的佳話。
在培養學生方面,陳昊也頗有心得,他的多名學生在東陽市親子征文比賽、東陽市建軍節征文比賽中獲獎,其中一名學生獲得金華市親子征文比賽一等獎。(記者 陸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