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醫學院藥物學專業博士后、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專業博士后、哈佛大學醫學院高級科學家……看到這些履歷時,沒有任何人能夠懷疑這些人的優秀。王俊峰、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張鈉、林文楚、張欣,如今,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
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從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新華社記者 郭 晨攝
身在海外心系祖國
“在美國的感覺就好像永遠住旅館。”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劉青松說。
劉青松2001年前往美國,輾轉多所知名學府研究化學和藥物學,2006年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和工作。“我在本科的時候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所以回國這件事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一個人身處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制度,無論工作學習還是生活,會有很多事情令你始終無法融入。”提及在美國多年的感受,劉青松十分感慨。
2010年初,當哈佛醫學院有了一次短暫的回國交流的機會時,劉青松毫不猶豫報了名。“當飛機降落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走出艙門的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種‘終于回到自己的地盤了’的感覺。”劉青松笑著說。
拳拳赤子之心,讓很多科學家在國外時始終關注著中國的發展,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俊峰也是其中之一。王俊峰1995年本科畢業前往美國,2004年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出國的時候想法很簡單,更多是出于對西方社會的好奇。”王俊峰回憶道,當時國內與國外在科研實力和教育水平上,確實存在不小差距,能夠有機會在美國接受專業的學術訓練,是非常寶貴的經歷。“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科技發展和科研人才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對科研工作投入越來越大,海外對于中國科技發展的未來普遍看好。”王俊峰說,這是他放棄哈佛醫學院工作回國的原因。
2012年7月到中心工作的劉青松,至今記得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匡光力的一席談話。當時國內在生物醫藥,尤其是新藥創制領域還不太成熟,需要大量優秀人才。“我跟匡院長說,我需要用人自主權。匡院長沒有任何猶豫,直接答應了。我提這個要求時,內心非常忐忑,領導的信任是我做好工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