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春,正在上海教書的方敬返鄉,他為贛榆縣宋莊鄉任村的貧困所震驚:宋莊僅有兩間瓦房,沒有門,多數人家用的都是蘆葦編的席子。
那年開始,他立志為家鄉青少年教育盡力。為救助貧困學子,他多次往返于上海與贛榆。
上世紀80年代初,方敬以3萬元成立獎學基金會。后來又在1993年于宋莊中學設立了“景清獎學金”,并陸續為學校贈書4000余冊。他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改變了宋莊鎮很多漁業村盛行的“上學不如上船,讀書不如賺錢”的短視觀念,激發了四鄉八鄰重教尚學的熱情,讓這個1800人的村子走出了140多名大學生。
1998年初,67歲的他毅然返鄉。除設立獎學基金外,他還通過多種形式救助了200多名貧困生。周圍村民中,有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都會收到方敬送來的“賀禮”;誰家孩子面臨因貧失學的困境,總能得到他的援助。“一個國家要興旺發達,沒有教育是不行的。”方敬說。
柳行村尚同學高中時熱愛美術,卻因家貧一度想輟學,方敬一邊作他的思想工作,一邊給他藝術的啟迪,還提供資金支持,找老師幫他指導,終于使他完成了高中學業并考入中國美院,后取得博士學位。如今小尚已在高校任教。方敬家中的幾幅油畫,就是小尚學生的作品。
據不完全統計,方敬回鄉定居的這些年里,用自己的積蓄資助貧困生、幫助學校改善教學條件已超200萬元。
(記者 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