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風格”的改革實踐
走進貴州大學,鄭強就開始推行改革,這樣的改革被很多人稱為“鄭強風格”:雷厲風行、不留情面。
改革首先沖擊到了學術上。
“你幾乎想象不到,當時有的教授一年竟然連一篇論文都不寫。”鄭強現在回想起來還直拍桌子。
學生做的鄭強表情包
在當時,教師們希望這位新來的校長能快速解決大幅度漲工資的期待,那時與省內其他大學相比,貴州大學的教職工工資處于偏低水平。沒想到,改革直接堵死了直接大幅度增加收入的路。
鄭強的改革路徑,是破除“等靠要”,將教師的薪酬待遇與學術水平、科研能力相結合。他直言教師不應該把增加收入的眼光盯在課時津貼和年終獎上,逼著教師們鉆研學術,爭取科研基金。有時候急了他會反問教師說,“算算收入和學術水平的性價比,低嗎?”
鄭強認為,改革給一部分教師帶來了巨大沖擊,短時間內出現誤解、矛盾,甚至反抗,“這非常正常”。
改革推進遇到阻力時,有媒體評價說他是“掌聲與噓聲中的孤獨校長”。一般的朋友看到這樣的聲音不敢直接轉給他,但這些批評聲都會被鄭強主動收入囊中,表面上他不屑一顧,“我根本就不在意那些不負責任的評價”。
鄭強很堅持,他認為所有一流大學的教師的高收入都是靠學術獲得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學術成果推廣到生產實踐中去,獲得回報。他要求教授在上課時應該用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成果來講基礎理論,在黑板上用板書照本宣科的授課模式必須淘汰。
鄭強給貴州大學定下了每年新增100名博士的目標。初到貴州大學時,鄭強看到學校的統計數字是博士畢業的師資比占不到17%,即將離開貴州大學時,這個比例提高到了33%,居貴州高校首位。
深鉆學術的另一個變化是,貴州大學獲得科研基金支持的項目逐漸增加。過去,貴州大學教師申請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每年大約50多項,鄭強提出的目標是翻番:必須努力超過100項。“2016年貴大拿了10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鄭強說。